找到相关内容2380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缘起怎么讲

    作"如来缘起",均以佛心、法净心为世界的根源。华严宗把各家关于缘起的学说,用判教形式概括为四种:1、业感缘起。由烦恼恶业招苦果,因果相续,六道展转,生死轮回,为小乘之缘起观;2、阿赖耶缘起。由阿赖耶识之种子起现行,现行又熏种子,以现行诸法为缘,生烦恼恶业而招感苦果,三世因果辗转相续,为大乘始教之缘起观;3、如来缘起。又名真如缘起。如真或如来为染净之缘所驱,生种种事物,其染分现六道生死轮回,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193563.html
  • 天台性恶思想与宁玛大圆满之比较(二)

    天台性恶思想与宁玛大圆满之比较(二)  四、性恶与大圆满之比较  1、从所依典籍来看两者同属如来思想体系  正如性恶说被誉为天台的特色、属最高圆教理论一样,大圆满在宁玛判教中属九乘次第之巅、佛法的王冠,是宁玛的骄傲。从思想体系来看,大圆满与台教同属如来。大乘佛教认定众生本具觉性,此觉性内于众生之现实生命之中,而为一潜隐性的如来(胎),这就是如来最初的意义。由于对如来的肯定,使众生在成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1668320.html
  • 华严宗 四种缘起说

    教外,则各有一缘起对应之,其中:一、说业感缘起者,是小乘教也;二、说赖耶缘起者,是大乘始教也;三、说如来缘起者,是大乘终教也;四、说法界缘起者,是圆教也。何故独除顿教呢?乃因顿教为无相离言之宗,不更...赖耶缘起之次,又有如来缘起也。  三、如来缘起,又作真如缘起。即赖耶缘起之所缘而生者。谓众生之生死流转、还灭涅槃,皆依含真如之如来佛性。即一味平等之真如,乃为无始无终不增不减之实体,为染净之缘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52069377.html
  •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

    之间。  此经在我国南北朝时代,流传积广。是以胜夫人为人物的中心,以阐说十大受、三大愿为始,而来处理摄受正法、三乘方便、一乘真实、以及如来等的问题。如来的阐说,则是如来藏经、不增不减经、无上依经所...智,均超越二乘而圆满究竟。③如来的因依究竟,如来的“因依”,便是经中说的如来,即是佛性;人人有如来,故人人可成佛;从如来究竟的境智,推求此究竟境智的根源,便指出了如来究竟所依的如来如来如来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751542.html
  • 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──读《佛性与般若》

    ,赖耶缘起为“始别教”,如来缘起为“终别教”,调和了天台与贤首的意见。法界缘起为“别教一乘圆教”,表示《法华经》,应该说天台法华义的纯圆独妙。我以为,“别教一乘圆教”,到底也是圆教。“圆”,正是古代...但依我的理解,真谛将如来学糅入瑜伽学,如《摄论释》;将瑜伽学糅入如来学,如《佛性论》:真谛存有调和二系的意图。调和二系的基本原理,是出于《摄大乘论》的,真谛是将《摄大乘论》的微言,引申而充分表显出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066319.html
  • 心是凡圣之宅

    故。当证圣时,其名即捨。如来藏心,有名有体,以本妙故(非情执)故至未来际不断:坚固常住,不可破坏。如喻以金作镮。镮相虚。金体露现。如来作赖耶,赖耶相虚——藏性现。今众生以随情,执重,故多认赖耶。不信有如来。以不信故,自既轻慢,又毁灭他人,谤法之愆,无过于此失。念念昧如来法界之性。步步造众生业果之因,恶业日新,苦缘无尽。于安隐处,生衰恼心。向解脱中成系缚果。受焰口针喉之体。经劫而饥火焚烧。作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973445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的心性论

    十二门论》等。代表有宗的瑜伽系强调 的是“境空心有”之唯识思想。此系统下的经论有《解深密 经》,《瑜伽师地论》,《摄大乘论》,《成唯识论》等。 而高举“如来...《胜鬘经》 ,《宝性论》等。其共同特点是指出众生皆有如来,但 为客尘烦恼所覆而不自知。如来藏被视为染净所依止,厌 生死求涅槃的动力。此时期的如来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146090.html
  • 曹溪唐禅如何运用揉合大乘经教

    11]  二、为何以“摩诃般若波罗蜜”为禅悟目标  唐禅是如来思想的一脉相承,如来思想一向是即众生身心中之“我”或“清净心”说法性的。[12]惠能开启的曹溪唐禅,却改宗“摩诃般若波罗蜜”为法性,这与一般所认识的如来藏系的作风并不相同。这样的主张,反使他们看起来更接近般若宗的立场。这是否表示惠能他们已经偏离了传统如来思想的路线?不然,事实上,说“摩诃般若波罗蜜”法性,在早期的如来经典《涅槃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350099.html
  •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

    思想的形成与印度佛教的心性论、如来思想、佛性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;就儒道思想的影响而言,它主要受到道、玄的本体论和儒家心性论的影响。本文将对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机构特征进行梳理与分析。 关键词:本觉...集中表现为如来佛性思想由佛性本有到心性本觉的转变。经过中土台、贤、禅发展了的本觉思想不仅具有“觉性自存,返本还原”的意思,而且也推论出诸如“一切圆融”、“众生本来是佛”、“即心即佛”,甚至“万类之中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259917.html
  • “批判佛教”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

    “批判佛教”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  □ 周贵华 《学术月刊》 2007年第06期   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判定,佛教的如来思想是“梵我论”/“场所哲学”/“基体说”类型,属“外道(非佛教)”性质...祷谷宪昭转向了对印度与东亚佛教传统的“甄别”与批判。   根据佛教文献,松本史朗提出如来思想是围绕法界等概念建立的。界,梵文是dhatu。由此他判定,如来思想是dbatu-vdda,即“界论”。不仅如此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5569939.html